欢迎访问北京濯政溢彩文化,我们专注于党建文化、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设计施工建设!
咨询热线:133-7178-9867010-6994 5568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北京濯政溢彩文化

手 机:133-7178-9867
电 话:010-6994 5568
邮 箱:zhuozhengyicai@qq.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大街红旗大院

新乘组 新挑战

神舟十七号乘组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发布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图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正在转往发射区。 邓烨晨 摄

10月25日上午,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中)、唐胜杰(右)、江新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戈壁深秋,神箭矗立,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瞄准北京时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新的乘组、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此次任务是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将开启中国载人航天又一精彩篇章。神舟十七号任务有何特点亮点?乘组面临哪些困难挑战?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展如何?载人航天工程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神舟十七号乘组平均年龄最小,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

  10月25日上午11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首次亮相。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身着深蓝色航天服,依次站定向台下挥手致意。

  从组合搭配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构成仍然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由3名航天驾驶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其中指令长由具有飞行经验的第二批航天员担任。这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

  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两年,他又将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见证空间站建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自加入航天员大队以来就立下的初心,这个初心从未改变,为了初心,我从未懈怠。”汤洪波说,过去两年,他是在争分夺秒之中度过的,先后完成了身体心理的恢复,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

  “我时刻提醒自己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理永远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汤洪波说。

  唐胜杰和江新林是两个“新面孔”。其中,唐胜杰出生于1989年,是乘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飞过6种机型,进入航天员队伍后,经过严格的训练,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对于即将开始的太空之旅,他感到“无比地激动,无比地幸运,无比地幸福”。

  “时代给了我们追梦圆梦的舞台,实现了从蔚蓝到深蓝的增色,实现了从航空梦到航天梦的跨越。”唐胜杰说。

  1988年出生的江新林是另外一位“新人”,在入选第三批航天员之前,他曾经开过坦克、驾驶过战机,这次又将搭乘神舟十七号飞船前往中国空间站。

  江新林说,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需要从思想、心理、身体、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打磨、锻造。训练中,乘组已对相关任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和强化训练。

  “上次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我参与的是空间站建造,而这次我们将承担起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真正体现‘建站为应用’的目标。”汤洪波说。

  只有地面训练扎实,天上才能干得明白。神舟十七号乘组扎实学理论、练操作、强技能,重点开展了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训练,特别进行了应急与故障处置训练。

  “在太空飞行危险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这么说,航天员即使睡着了也要睁一只眼睛,要做到前一秒与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汤洪波说。

  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载人航天任务是航天发射中要求最高、技术最复杂的任务,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是基本要求。在地面,发射场、火箭、飞船等发射任务各系统进行了充分准备;“天宫”中,神舟十六号乘组已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此时正待与神舟十七号乘组“太空会师”。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乘组轮换将常态化实施,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主要包括人员物资正常轮换补给、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乘组自身健康管理、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以及异常情况处置等六大类工作。

  按计划,神舟十七号将对接于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任务期间,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实施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此外,在航天员出舱活动中,也要对舱外设施设备进行巡检维修。

  新任务亦有新挑战。除了常态化工作,本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

  “这是在设计考虑之中的。目前,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将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这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们预祝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任务,将舱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林西强说。

  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乘组目前还在太空“出差”,各项在轨工作进展顺利。

  “在航天员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空间应用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共开展了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林西强说。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的初衷。此次空间应用系统随神舟十七号飞船主要上行的是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实验单元,实验单元将装载蛋白质、多肽、核酸、生物材料、药物等多种类实验样品,并在发射场完成现场制备和加载,于发射前8个小时左右放置于生物样品货包送往发射塔架,并安装到神舟十七号飞船上。

  “神舟十七号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共包含五项内容,将开展蛋白质、核酸及小分子复合物的单晶体制备,进一步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和辐射等因素对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更深入的生物学功能及药效和药理等影响,指导空间安全用药和地面药物设计研发。”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相关专家说。

  航天技术试验领域面向中国宇航发展战略需求和航天技术前沿,为未来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和空间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近期,在空间站开展的航天技术试验取得一系列进展。比如,我国实现了首次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在轨验证,热电转换效率等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一种高效能源技术,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在未来深空探测等不依赖太阳能的空间任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们还在轨持续开展导电环磨屑在轨观测试验,实现我国首次在轨对导电环磨屑产生过程和团簇现象的观测。神舟十七号在轨期间,这项试验还将继续开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后续一方面要继续开展航天技术试验项目的在轨验证,及时总结和推广试验成果,另一方面要分批次征集、遴选、论证和实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试验项目,神舟十七号任务期间也将开展新一批次的试验。

  未来将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和空间站扩展舱段,邀请其他国家和地区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在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中,汤洪波时常会通过舷窗俯瞰地球:“曾经积贫积弱的神州大地,现在却是这个星球上最亮最美的地方,我由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今年是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2003年10月15日,同样从这片戈壁绿洲出发,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浩瀚太空迎来第一位中国访客;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实现了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接力奔赴星辰大海。

  “在任何时候,个人的理想、追求都是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我从一名普通的山村孩子,成长为一名飞行员、航天员,从而实现飞天梦想,是因为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非常幸运。”汤洪波说。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计划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类,并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今年8月,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完成了复选阶段选拔工作,共有20余名候选对象进入最后定选阶段。其中,进入定选阶段的航天驾驶员候选对象覆盖陆、海、空三军现役飞行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候选对象主要来自有关工业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

  “特别是有分别来自香港、澳门的数名候选对象进入到载荷专家选拔的最后环节,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选拔工作。”林西强说,如果通过定选,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可于明年初进入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未来,“天宫”规模会更大、功能会更强。根据计划安排,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据林西强介绍,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方案阶段研制工作。

  筑梦“天宫”,国际合作空间无限。“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借此机会,我们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与我们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林西强说。

  逐梦苍穹,中国人的脚步已从近地轨道的“天宫”迈向38万公里之外的“月宫”。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

  “随着载人登月任务进展,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我们未来也会像今天一样,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林西强说。

  唐胜杰的故乡在甘肃,这里有敦煌飞天的美丽传说,一次次火箭直冲云霄的痕迹、航天员出征太空的足迹,共同勾勒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真的轨迹。“我相信,随着空间站应用阶段的深入发展,未来会有更多令人期待的科研成果和创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带来更多惊喜和突破。”唐胜杰说。


010-6994 5568